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新闻 > 正文

2018两岸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研讨会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12-03 】

2018年11月26日,“两岸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台湾地区课纲与教科书改革及影响”焦点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来自两岸的课程政策研究的学者和师生约30人与会。

研讨会第一阶段“台湾地区课纲与教科书政策新变化”分议题由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晖教授主持,前屏东教育大学校长刘庆中教授任评论人。屏东大学两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庆勋教授以“台湾地区课纲修订对教科书与教师的影响为题,分析了台湾地区最新推出的“十二年‘国教’课程总纲”在理念与目标、核心素养、必备能力、学习、建校、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变化,并引入了实际的案例——“香草小学”的中央、地方、校本课程体系,形象说明一纲多本背景下统一的课纲与教科书及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

广州大学台研院执行副院长教育学院教师李海燕教授与台湾屏东大学教育行政所前所长李铭义副教授以“台湾地区新社会课纲(历史领域)对青年学生的影响研究”为题联名发言:通过对台湾地区前后新旧课纲的比较分析发现,新旧课纲在编排方式、学分、领域划分、中国史呈现方式、特色这几方面有很大不同,指出李登辉、陈水扁当局力推的“台湾本土化”课纲已经造成台湾青少年的国族观混乱,台湾地区新社会课纲(历史领域)在“去中国化”、“本土化”上进一步加剧,成为“柔性台独”的重要领域,将对台湾学生客观、全面把握台湾-中国-东亚-世界的关系产生极大影响,并针对目前现状,对台湾和大陆如何从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历史观、世界观上都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台湾浩然基金会的林深靖研究员“从日本经验谈台湾的课程争议”的发言强调:关于教科书的争议,在日本长期以来就是左、右缠斗的状态,对他们而言,“恢复国民自豪感”是首要任务,而教科书的编撰,当然是最重要的阵地。日本右翼教科书专家与台湾许多亲日学者有密切联系,这种课纲与教科书的争议,也是日本课纲争议形式在台的蔓延。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李俊堂博士就“台湾教科书审定制度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台湾地区教科书审定制度中,各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在其中进行博弈以及寻求平衡点的过程和机制,体现了在整个教科书审定过程中,审定者与执政党、教科书编写出版者、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不同利益需要和相互制衡的关系。

刘庆中教授在点评中,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从超宏观到宏观再到微观,他提出了八大研究议题,分别是:统整不同领域课程的问题、一纲多本问题、学生转学后的一纲多本问题、文化弱势问题、本土意识、教科书的借阅与循环问题、一校一特色以及本位主义问题。这八大议题是当前两岸课程与教科书领域必须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段“两岸与世界课程改革”分议题由广州大学教育学系张翼主任主持,孟卫青教授任评论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刘子云博士运用田野调查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着重论述了台湾“原住民族群”及其认同、教育政策嬗变以及文化教育课程构建三大问题,得出以下结论:台湾“原住民”由于先后遭遇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等其他因素,其个体命运和自我族群性认知巨变频仍。然而在多元文化时代,台湾“原住民”意识到教育及其过程对族群自我认同的价值和意义,开始觉醒其民主意识,积极进行课程重建,然而这个重建的过程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广州大学—屏东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李家新博士就“教育与两岸‘国家认同’的断裂与重构”这一议题作了发言:通过教育与两岸“国家认同”的断裂、建构以及重构策略,提出可以用教育的多元化手段弥补“三大断裂”,提出了教育与两岸“国家认同”的重构四大策略:进一步加强“国家认同”教育相关研究、进一步完善两岸教育交流互动机制、进一步优化两岸青少年交流工作方式、进一步构建“国家认同”教育的普适范式。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姚冬琳副教授以中国人教版教材《语文》与美国2013年出版教材《阅读街》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与比较法,对中美教材中的信息技术落实进行比较。发现美国《阅读街》教科书比中国《语文》相比,在信息技术落实方面所体现的比重要多得多。这给了极大的启示:第一、树立立体教科书发展理念;第二、提高信息技术与教科书整合发展水平;第三、设立技能双向细目表全面落实学生信息技能;第四、运用智力层级理论落实信息技能的操作。

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钟秀梅前主任运用中华发展基金会简报中2004-2008年的数据分析了两岸合作研究的历年变化趋势,发现两岸历年申请及通过辅助案的数量、民间团体办理一般性之两岸交流活动的案件数、两岸文教交流活动案件数等都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两岸合作研究日益密切,但在马政府后期“中华发展基金会”停止资助不利于两岸教育文化的交流发展,呼吁两岸都应该成立类似的基金会可以常态化支持两岸教育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

孟卫青教授在点评中,提出了一些疑惑:第一、许多台湾政治人物和学者热衷于修改教科书,这是政治上的狂热还是出于对台湾的热爱?第二、既然一直提倡台湾本土化,为什么还要媚日?第三、台湾教科书受政治影响到底有多大?引发了各位学者的激烈讨论。钟秀梅教授认为:“每个人看待历史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历史观点,通过教科书统一年轻人的历史观是有必要的。”林深靖教授提出:“统治阶段对教科书的修订,本质上是在培养自己未来选民的过程,这与他们未来的选举有着重大的关系,存在巨大利益关系。”刘晖教授则认为:“其实在如今这个世界,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广阔了,这些大量信息都会影响着年轻一代人的价值观,所以实际上,教科书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并没那么深远,通过教科书这一手段控制年轻一代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作用会逐渐减少。除非是与外界隔绝的社会。最后,刘庆中教授就目前两岸局势也谈了一些心得。他认为两岸和平发展和和平统一这一政治问题,首先大陆需要站在台湾人的角度看这一问题,台湾回归中国能够切实得到什么好处,例如最近港澳珠大桥的成功通行,势必拉近三地人心的距离。那么台湾也需要大陆给予类似的帮助,让更多台湾人看到两岸和平统一后实实在在的益处;其次,中国大陆不断崛起,也引起西方国家的注意,也通过一些手段打压中国大陆,那么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也随之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中国大陆来说,既有外部问题,例如中美贸易;也有内部问题,例如政治民主化、新时代青年人价值观的的转型、城乡差距等问题。而这些中国大陆外部内部的问题慢慢解决的过程中,两岸人民的意识才能慢慢靠拢以及更好解决两岸和平统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