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新闻 > 正文

首届海峡两岸农村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7-02 】

11月7-8日,国台办2015年度对台交流重点项目——首届海峡两岸农村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和省、市台办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等共140多人欢聚一堂,为农村发展和基层治理“把脉问诊”,共商农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高端智库承办 力促海峡两岸“三农”领域的合作交流

本次会议由我校、台湾屏东大学、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和广州市穗台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我校台湾研究院和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承办。作为市台办与我校合作创建的高校社会科学智库,自2013年成立以来,台湾研究院业已在台湾农村治理领域组织了多次大型实地调研,组建了优质研究网络,并通过相关研究成果的发布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据我校台湾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台湾研究院以两岸农村治理、两岸教育政策、两岸婚姻家庭、两岸民间信仰等为基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服务两岸和平事业的高端特色智库。此次与台湾相关院校联合主办“首届海峡两岸农村治理学术研讨会”,冀望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农村治理经验的分享和相互借鉴,提升两岸农村发展品质,助推两岸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等重大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向纵深迈进。

聚焦在地经验与制度创新 展望两岸农村之未来

与会代表围绕着“农村治理的台湾经验”、“农村治理的大陆经验”以及“两岸农村治理的未来展望”三大主题展开研讨,分别从不同视角呈现和剖析了两岸农村治理的在地经验,并力图揭示这些经验在制度创新层面的内涵和本质,从而为两岸农村治理中的制度移植和政策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东亚农业现代化模式”成为本次会议研讨和反思的焦点之一。该模式意指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台湾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曾创造的颇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基于两岸农业与农村治理体系的基本差异、“东亚农业现代化模式”所遭遇的当代危机,与会学者深入研讨和反思了“东亚农业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意蕴,力求在东亚与西方、台湾与大陆的双重比较中寻找两岸农村的发展之路。

在深刻理解两岸农村治理在地经验的基础上,与会者一致认同,未来的两岸农村治理不应割裂传统与现代,而应更多地从乡风礼俗等传统文化中汲取可资利用的资源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仅如此,还应充分重视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政府责任,特别是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农村信息化、乡村建设规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等事务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社会主义样板乡村”的“掌门人”与会 凸显价值坚守和示范效应

在探讨农村治理的大陆经验环节,研讨会专门设置了“对话‘社会主义样板乡村’”专场,四位“社会主义样板乡村”的“掌门人”现身说法,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高度关注。

这四位“掌门人”即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乡党委书记雷宗奎、黑龙江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山西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怀莲以及河南新乡市刘庄村副书记刘名宣,其所在乡村在大陆农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方面堪称典范。会上,他们就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基础、集体经济繁荣下的共富效应、集体化治理逻辑与经验等话题进行了深度分享和坦诚对话。在听取他们的发言后,参会学者表示,这些乡村的成功彰显出,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农村基层治理坚守集体主义、共同富裕等价值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有优越性和示范性。

2015/11/08